器材搭配

来自Jack's Lab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目录

1 EDC

Leica M + 50/F1.5


2015:

主要是人文风光、扫街,适合带 LX3 (Leica 25mm/F2),轻便够用



2 长途旅行

  • Z7II + Z 14-30/F4
  • 大疆 御 pro


2015:

  • 人文扫街 ----- LX3 (25mm/F2),轻便,没那么引人注意
  • 风光人像 ----- D700 + Zeiss 25/2.8 或者 AF-S 24-120/F4 G ED VR



3 攀岩宠物专题

  • Z7II + Z 14-30/F4
  • DF + 85/F1.8 G


2015:

  • D700 + 24-120/F4
  • DF + Sigma 12-24 或者 AIS15/3.5



4 镜头分析笔记

4.1 MTF

MTF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调制传递函数,是描述镜头性能的方式之一。

  • 对比度:代表着镜头表现光线亮和暗的能力(例如黑和白)。对比度越高,图片内容越清楚
  • 分辨率:代表着镜头对细节的表现能力。


MTF 曲线图可以看出:

  • 分辨率
  • 对比度
  • 色散和横向色差
  • 像场弯曲


看一个 Nikon 58 1.4G 的 MTF 图:

Nikon-58-1.4-MTF.jpg


  • 横轴表示从画面中心到边缘的距离。如果是全画幅传感器,可以理解为距离传感器中心的距离,单位为 mm
  • 纵轴表示对比度 / 分辨率的值,1 最好,0 最差
  • 实线表示镜头径向(一组与半径平行的测试线)的成像性能,用字母“S”(Sagittal) 表示
  • 虚线表示镜头切向(一组与半径垂直的测试线)的成像性能,用字母“M”(Meridonial) 表示
  • 虚、实两条曲线越接近,代表镜头的色散和色差控制的很好。。。亦有厂家说明,越接近,镜头的虚化越好越自然
  • 10线/mm 的曲线越接近 1,镜头的成像对比度就越好。
  • 30线/mm 的曲线越接近 1,镜头的分辨力就越高。


4.2 MTF 测试方法

由于光学镜头从中心到边缘成像能力并不一致,因此厂家通常会从中心到边缘,选取多个点进行测试。如下图,Nikon 的全画幅机器,一般选取了距离画面中心 5mm,10mm,15mm,20mm 的点进行测试:

MTF-test-01.png


测试方法就是用几组白色背景的黑色直线,来测试对比度和分辨率,

  • 一组 10 lines/mm 的白底粗黑线,用来测试对比度(共两组:S 和 M)
  • 一组 30 lines/mm 的白底细黑线,用来测试分辨率(共两组:S 和 M)

10 lines/mm 的粗线、 30 lines/mm 的细线各有两组,一组与半径平行,叫做Sagittal,另一组与半径垂直,叫做Meridonial。主要是为了测试色散和色差:

MTF-test-02.png


牛逼的镜头应如下左图,清晰可见,越往右,镜头成像就是越来越差:

MTF-test-03.png


4.3 MTF 图判读

  • 在中心点,镜头的对比度和分辨率最好,越往边缘越差。
  • 一般来讲,纵轴值大于 0.9 镜头非常优秀,0.7~0.9 优秀,0.5~0.7 普通,低于 0.5 差
  • 如果 MTF 曲线的中间部位有呈波浪状,这表明了镜头的另一个参数: 场曲 (像场弯曲,Field Curvature) ,是指因镜片缺陷,使平面上发出的光经过镜头成像后,清晰的最佳实像面不是平面而是一个曲面。有波浪就代表有像场弯曲,越大就越严重。。。


4.4 像差

像差(Aberration)

广义的来说,任何与理想成像的偏离都叫做像差。简单的来说,像差的来源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光学元件的几何形状;一种是入射光线在不同光学材料当中的光谱特性。


前者造成的像差我们称为几何像差(或单色像差),基本的几何像差有五种,分别是球差、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后者造成的像差称为色(像)差,初级色差有两种,分别是轴向色差和倍率色差。


4.4.1 几何像差

5 大几何像差(单色像差):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


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

球差就是球形像差,是由于透镜的球形表面造成的像差。在非球面镜片加工技术出现之前,基本所有光学系统中使用的都是球形表面的镜片,而由于成本的限制,现如今球形镜片也仍是绝对主流。在透射式光学系统中,光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是折射定律,而为了计算的便利,在光学设计中往往采用傍轴近似(sinθ=tanθ=θ,只在非常靠近光轴的区域成立)。换句话说,我们熟知的物像关系(高斯公式)只在光轴附近很小区域内成立,而实际的光学元件往往不符合傍轴条件(口径越小,理论极限分辨率越低)。正因为如此,一个点经过透镜聚焦后不会再是一个点,或者说与光轴不同距离的入射光线将会聚焦于透镜后光轴上不同位置。

当平行的光线由镜面的边缘(远轴光线)通过时,它的焦点位置比较靠近镜片;而由镜片的中央通过的光线(近轴光线),它的焦点位置则比较远离镜片(这种沿着光轴的焦点错间开的量,称为纵向球面像差)。 由于这种像差的缘故,就会在通过镜头中心部分的近轴光线所结成的影像周围,形成由通过镜头边缘部分的光线所产生的光斑(Halo,光晕),使人感到所形成的影象变成模糊不清,画面整体好象蒙上一层纱似的,变成缺少鲜锐度的灰蒙蒙的影像。这个光斑的半径称为横向球面像差。 球面像差在镜头光圈全开或者接近全开的时候表现最为明显,口径愈大的镜头,这种倾向愈明显。

Spherical-Aberration-01.jpg

校正球差,可以将通光口径限制在近轴区域(小光圈),或者直接使用非球镜片。当然,在复杂的光学系统中,可以使用组合透镜的方式,用一片镜片的球差去抵消另一片镜片的球差(球差分正负,有兴趣可以查阅相关文献书籍)。关于像差校正有一点需要记住,光学设计者往往是根据使用场景和需求去校正某一些视场角或者光圈带的像差,对于其余区域容许一定量的像差残留。


彗差(Coma):

彗差指的是:轴外物点斜入射光线通过孔径不同位置时成像高度(放大倍数)的差异,导致本应是一个点的像点成为彗尾一样的不对称弥散斑,故名彗差

MTF-Coma.jpg

究其根本彗差还是因为透镜不同位置折射能力差异所导致,所以它是光学孔径和视场的函数,换句话说它与透镜的形状以及光阑的位置、大小有关系。在小视场的情况下,满足阿贝正弦条件时是不存在彗差的;当系统结构以及物像关系对称时,彗差也将自动消除,所以可以使用对称结构来校正彗差。此外,还可以通过移动光阑位置以及使用非球面镜片来校正彗差。

Coma-02.jpg


像散(Astigmatism):

一束光线可分为水平方向震动和垂直线方向震动两部分。当光线从偏离中轴的斜角度射入,有机会出现水平面光线和垂直面光线聚焦在主轴不同位置的误差。此时两个焦点之间所产生的影像会变得模糊,边缘像渗开一样:

Astigmatic-02.jpg

Astigmatic-01.jpg

总的来说,像散差在镜头通过广角拍摄时发生,但视场方向的性能会比视场正交方向的性能更低。如果查看一连串一半水平、一半垂直的条形,那么某个方向的条形将聚焦,但另一个方向的条形会失焦(如图2和3所示)。这一情况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远离物体中心的光线不会像轴光线一样通过旋转对称的表面(图4)。

像散是视场角、透镜形状、孔径位置的函数,与孔径大小无关,一般通过选择适当的透镜形状(比如保持对称设计形成类似于双高斯镜头的外形)和透镜间距组合来消除像散,针对视场光线采用对称光圈设计以及低入射角度设计。。。


场曲(Field Curvature):

场曲指的是一个平面物体成像后像面不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曲面。

Field-Curvature-01.jpg

在一个平坦的影像平面上,影像的清晰度从中间向外发生变化,聚焦形成弧形,就叫场曲。这种像差是由系统中的镜头元件的焦距总和乘以折射率(不等于零)得出的。如果总和是正数(这是成像镜头典型特征),图像平面将有一个凹曲率;这就是为何影院荧幕往往略微弯曲的原因所在。

Field-Curvature-02.jpg

由于机器视觉镜头很少会选择弯曲图像平面,因此设计人员必须插入凹面更正元件以降低焦距的总和。这使镜头更长,而且通常迫使凹面透镜需要靠近图像平面,从而减少镜头的后焦距,大家看到的一些长的远心镜头就是为了克服场曲

与像散一样,初级场曲与孔径大小无关,所以缩小光圈无法去除,而需要改变透镜形状、间距、孔径位置或增加场曲校正透镜来校正场曲


畸变(Distortion):

另一种轴外像差就是畸变,它指的是轴外光束成像在理想高斯像面上与理想像的高度有偏差,分为欠校正的桶形畸变和过校正的枕形畸变。畸变只改变图像的形状,不会降低图像的分辨率。校正畸变通常是通过改变光阑位置、采用对称系统等方式来校正。


5 Reference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变换
操作
导航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