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交通体系

来自Jack's Lab
2018年10月17日 (三) 10:22Comcat (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目录

1 概述

1988 年以前,中国没有高速公路。1984 年 6 月开工的沈大高速是中国第一条动工的高速公路,而 1988 年通车的沪嘉高速则是中国大陆首条建成的高速。此后的速度日新月异,1999 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 11650 公里,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2001 年底,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19000 公里,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二。2007 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 53600 公里,大约是德国、加拿大和法国高速公路的总长。2015 年,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 80000 公里。2017 年初印发的十三五规划:到 2020 年底,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 150000 公里。


1988 年以前,我国已经有比较完整的国道体系和编号。1992年,交通部制订了“五纵七横”国家高速公路规划,这 12 条关键性的交通走廊五条南北走向,七条东西走向,采用与其他国道相同的编号方式。但是这个规划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从一开始就落伍了。


2005 年,交通部发布了“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 NTHS(National Trunk Highway System)。

NTHS 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布局方案,由七条首都放射线、九条南北纵线和 18 条东西横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约 8.5 万公里,其中主线 6.8 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它路线约 1.7 万公里。通车里程 8.5 万公里这个数字基本和美国在 2004 年的规模相当。

NTHS 的命名是独立于原有国道系统的,原来的“五纵七横”中的12 条高速基本上都包含在 7918 系统里了,估计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国道系统中的这 12 条编号会取消。

1988 年前我国的国道系统编号相当完整科学,在 1988 到 2005 年之间建设的高速公路编号和命名各个地区各自为政,极其混乱,不忍卒读。当然,只有在高速公路有一定规模渐成网络之后,统一命名和编号才有实质意义。2005 年 NTHS 系统规划出台后,我国才算有了真正完整科学的高速公路编号。

高速公路布局方案.jpg

高速公路布局方案135.jpg



2 NTHS 编号规则

NTHS 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方案)命名和编号。这个系统在设计目标和命名编号上和美国五十年代艾森豪威尔总统时代开始建设的国家高速网最为接近

七条首都放射线的编号为 1 位数,以北京市为起点,放射线的止点为终点,以 1 号高速公路为起始,按路线的顺时针方向排列编号,编号区间为 G1 ~ G9。 美国高速公路系统没有放射线。

九条纵向路线以北端为起点,南端为终点,按路线的纵向由东向西顺序编排,路线编号取奇数,编号区间为 G11 ~ G89。 这个相当于美国从 I-5 到 I-95 的纵向高速。

十八条横向路线以东端为起点,西段为终点,按路线的横向由北向南顺序编排,路线编号取偶数,编号区间为 G10 ~ G90。 这个相当于美国从 I-10 到 I-90 的横向高速。

并行路线的编号采用主线编号后加英文字母“E”、“W”、“S”、“N”组合表示,分别指示该并行路线在主线的东、西、南、北方位。

纳入 NTHS 的地区环线(如珠江三角洲环线),按照由北往南的顺序依次采用 G91 ~ G99 编号;其中台湾环线编号为 G99。

NTHS 一般联络线的编号,由国家高速公路标识符“G”+“主线编号”+ 数字“1”+“一般联络线顺序号”组成,编号为 4 位数


城市绕城环线的编号为 4 位数,由“G”+“主线编号”+ 数字“0”+ 城市绕城环线顺序号组成。

主线编号为该环线所连接的纵线和横线编号最小者,如该主线所带城市绕城环线编号空间已经全部使用,则选用主线编号次小者,依此类推。

如该环线仅有放射连接,则在1位数主线编号前以数字“0”补位。

国家高速编号1.jpg

国家高速编号2.jpg

国家高速编号3.jpg

相对的,美国的地区环线和绕城环线和一般联络线的编号也在一起,环线在主线前加偶数,盲肠型联络线在主线前加奇数。如美国 I-95 号公路在华盛顿附近的 I-495 衍生线是华盛顿环城公路,I-80 号公路在旧金山附近的 I-580 衍生线是盲肠状的联络线。



3 国道编号规则

国道编号系统1.jpg

国道编号系统2.jpg



4 铁路

中长期铁路规划.jpg

中长期铁路规划135.jpg



5 参考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变换
操作
导航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