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RT 体系结构

来自Jack's Lab
2014年11月11日 (二) 15:34Comcat (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目录

1 概述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

即为嵌入式领域最为常说的串口。最常用的波特率为 9600bps、115200bps

“异步”是指不需要额外的时钟线进行数据的同步传输,是一种串行总线接口,只用两根线就可以完成数据的收发: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另一根线接收数据

发送和接受时,数据是逐位传输



2 逻辑层

帧格式

由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Uart.frame.jpg


UART 空闲(IDLE)时(没有数据传递),总线为高电平(逻辑1)

开始数据传输时,首先发送起始位(低电平,逻辑0),然后再逐位传输数据(LSB --> MSB),数据传输完成后,有校验位则传输1位校验位,再传一位停止位(逻辑1,高电平)。至此,数据传输完成,UART 重回 IDLE 状态,总线上的电平为高


各位详解:

* 起始位

    起始位是TX告知RX,数据传输即将开始。而RX无论何时,只要检测到低电平,就开始逐位接收数据。


* 数据位

    顾名思义,数据位是用来传输信息的。长度可以说5、6、7、8位。收/发双方需要在数据传输前,对双方的数据位作一致的定义。最常用的是 8 位


* 校验位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而设

    在数据长距离传输时,UART使用 RS-232、RS-485 传输,在传输的导线较长时,如遇干扰,会导致传输的数据错误(1变0,0变1)。加上校验位的话,
    接受端可做检验。如果校验出错,说明数据不可信,直接丢弃;校验通过的话,数据初步可信,进入下一级校验,通常在通信协议里再做一次校验

    和数据位一样,收/发双方,事先应商定好是否需要校验位。不需要,则罢了;需要,则可选奇校验或偶校验

    奇偶校验:给数据后加上“0”或“1”,使得数据位中的“1”的个数 + 校验位中“1”的个数 = N



3 物理层



4 RS232



5 常见芯片

  • 8250 老芯片,始于 IBM XT,最高波特率应该是 9600bps
  • 16450 最高波特率 38400bps,无收发缓存,收或发一个字节就要一次软件处理,高速下 CPU 负担会很重
  • 16550A 最高波特率 115200bps,收发各有一个 32 字节的 FIFO Buffer




6 参考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变换
操作
导航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