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脊峰攀登笔记

来自Jack's Lab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时间:2010年10月2日 - 2010年10月6日

人物:我,客栈,GAGA

线路:BC (灌木林 3900 处) - C1 (4420) - R2 冰壁 5306 处


目录

1 序幕

30日清晨起床后鼻塞,轻微感冒,暗叫不好。下午上车后开始大量喝水,两床被子捂汗,次日清晨感觉稍好,但仍不敢轻视,依然大量喝水

1日下午火车到成都,出站即小雨,匆匆和Tina、小狼、达达、NONO 告别,爽了一把刚开通的成都地铁。很快到天府广场,匆匆取了大雪春燕帮买的车票,赶紧去吃了一把何氏冷锅鱼,不错,去住处时顺手又弄了10个韩包子,实在一般


2 上海子 - BC (3900)

2日上午茶店子准时发车,一路飞奔到汶川,汶川到理县间稍颠簸,但却顺畅,此次汶川到理县间的交通较端午时要好一个数量级,成都到理县全程耗时4.5小时左右。2日下午16:00左右我们已经站在上海子了,现在进毕棚沟的路修得跟白河一样,游人接待也是繁华的很,门票包车的司机帮买,三人 150,因为担心景区工作人员阻扰进山(事前听说要签什么免责协议),商量后决定先往上走走,有营地就扎营

刚开始往回走,沟里就开始变天,下起了小雨,半山起雾。现在半脊的入山口很容易辨认,景区立了一个指示牌。一路伴着小雨缓慢上升,经过一流水边的乱石坡时把山上不用的装备都埋在了乱石中。顺着红布条的路标缓缓上升,石头湿滑,18:30 左右到达灌木林里的一片平地,可分散扎个4、5顶帐篷,旁边就是流水,很不错的营地,于是和客栈决定就在此扎营

因为一下子从 1700 的理县上升到 3900,对自己能否快速适应这个海拔很没谱,从理县就开始主动大量喝水,期间也是大量排水,晚上继续大量喝水,有什么动作行为尽量轻、慢,情绪也是避免剧烈波动,还好,虽起夜两次,但一夜睡的不错,并无明显不适


3 BC - C1 - 4650 - C1

20101002-01.jpg


2号傍晚时分雨变雪,下了一夜,3号醒来,换了个白茫茫的世界,磨磨蹭蹭吃饱喝足拔营打好包已近 10:00,雪一直下,能见度不足 20 米,没办法,今天最少得到 C1,乐观估计今天还能到 C2 呢,于是硬着头皮冒雪向 C1 开进。


20101002-02.jpg


雪盖住了路,只能慢慢找,在灌木林左转入乱石坡的地儿纠结了好一阵,还好,很快上来了三个本地的背夫,于是基本跟着他们的脚印到 C1,快到 C1 时被高松的大队伍赶上,入口处,高松建议我们保存体力明天再上 C2,我们看了下表 13:15,从没这么早地扎过营,而且一想今天如果能到 C2 的话,那后面的时间压力要小很多。于是在 C1 休息吃点东西后就开始往 C2 赶。次日讨论,觉得在当时的体力天气条件下重装直接上到 C2 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


20101002-03.jpg


15:40 我们艰难地冒雪跋涉乱石坡,到达 4650 处,期间 GAGA 开始头疼,客栈行动迟缓,我亦感觉到轻微头晕。两小时,我们上升了 200 米,距离 C2 营地海拔还有 400 米,按我们的速度至少还有 4 小时才能上到 C2 的冰原,那时天已黑了,还要通过部分遍布暗裂缝的冰原,还得扎营,折腾一通,还得去适应海拔,恢复体力,到那时,第二天的状态肯定没戏了,弄不好又像岗什卡一样。。。

于是当即决定返回 C1 扎营休整,客栈意犹未尽,不甘下撤,意图在前方乱石坡上找营地扎营,待得遇见背夫,被告知都是乱石坡,无好的营地后才甘心下撤

撤到 C1 已经 17:30 左右,雪一直下,扎好营没多久天就黑了,匆匆烧点水吃点干粮就睡下了,当晚客栈发烧。

按海拔算,当日我们重装上升了 700 米,下降 200 米,从当时的状态估计,应该用到了我们八成左右的体力。当晚睡觉轻微头疼,还好,多喝水,主动呼吸,很快缓解,一夜睡得还行。GAGA 头疼难忍,借助止疼片后才入眠


4 C1 休整

次日 GAGA 轻微水肿,客栈依旧低烧。早上起来头有点晕,情绪低落,外面还下着雪,能见度极低,进山以来就一直没停过,MD,不想爬了,老子在白河攀攀岩多 happy,大老远跑这儿来受罪,也好,正好一起下撤

9 点左右客栈又量了下体温,体温又高了些,发烧有加强的趋势,这丫开始考虑单独下撤,我说要下撤,也得找个背夫和你一起下撤,你这状态背得动大包吗?认得下撤的路吗?继续睡觉,迷迷糊糊中乞求下来三个背夫把我们的大包背下去,我们轻装飘然而下,很快到成都去 FB 。。。

此后客栈每隔一段时间量一下体温,状态渐渐转好,就是 GAGA 的脸还是一直肿着,不过还好,智力正常,运动机能正常,呼吸正常。到中午时大家的状态稍有好转,于是开始考虑如何上升,当时的想法是,如要上移营地到 C2,最好请背夫,否则我们自己背上去,一时半会缓不过来,弄不好会有严重高反,不想重装上升,也不想重装下降。就这么扯来扯去,最后的定论是:今天就在 C1 休息一天,明天凌晨起床,轻装直接从 C1 冲顶,14:00 关门,到哪儿算哪儿

迷迷糊糊在 C1 睡了一天,能吃的就剩了几包汤料,那一刻我是如此的想念方便面,听着深圳队的队友间在吆喝着晚上是吃白菜汤还是面条时,我不停地在咽口水。上天开眼的是,深圳队的一兄弟打水路过我们帐篷时,看我们没啥吃的,明天他们就下撤,就把一大堆吃的全给了我们,方便面、果仁混合物、牛肉干、牦牛肉、香辣鱼、果冻,看得我是眼花缭乱,不停地感谢。晚上,收拾好明天要用的装备,灌好热水


5 C1 - 5306

5号凌晨2时起床,又是下着小雪,管不了那么多了,把装备穿上,3点准时出发。一怕剧烈运动上升太快,机体适应不了,二怕走错路,因此在 C1 到 C2 的乱石坡上有意把速度压得很慢,让相互间的距离在 10 米左右,免得一起被砸。天快亮时我们才站在 C2 的营地前,碰到高松时,他是一脸的意外:“你们咋不结组呢,陡雪坡转上C2 这一段也有不少暗裂缝”,我说我们是顺着你们的脚印上来的,清晨,雪大,应该没什么事。天气居然好了会儿,能看见日出了,还有云海,几天来我是第一次清晰地看见我们周围的风景是如此的美丽


20101002-04.jpg


稍事休整,快速上爪,解开身上背的 60 米动绳作为结组绳,我和客栈前后各收了20米左右在身上,GAGA 用锁挂在中间的一个蝴蝶结上,谨慎起见,我还绕了一短一长两个抓结在主绳上,用于陷入后的自主爬绳。8 时左右,我们开始沿着高松队的脚印慢慢向陡坡接近,高松依然走的 R4。在陡坡附近,我们开始左切,变线向 R2 的起步冰壁靠近,老子在前面,尽量往地形凹处或平缓处走,为规避暗裂缝,走一步,用镐插一下,极废力,没几十米就在一不起眼的平坦地,插镐,一下子手臂入雪到肩部,底下空空如也,大骇,在头要栽进去之时赶紧收回重心,右拐,沿着右边大裂缝一米左右的地方缓慢行走,此后再没遭遇裂缝


20101002-05.jpg


10 时左右到冰壁下,右手边就是一裂缝,于是尽量左移,上冰壁,把自己固定住,让后面的两蚂蚱用抓结自己保护上来,这个平移、打锥自己固定就费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再加上后面的理绳,开始第一个 Pitch 时,时钟已经在 10:45


20101002-06.jpg


双绳上,缓雪坡,20 分钟后跑满第一个 Pitch,刨开雪,刨去浮冰,挂住自己后,开始上方保护两蚂蚱跟攀,客栈状态稍差,依然行动缓慢,30 分钟左右全部上来,算上保护站的操作时间,一个 Pitch 的耗时在 1 小时左右


20101002-07.jpg


时天气时好时坏,又上了两个 Pitch,都是冰上盖着点雪,以第三个 Pitch 为最陡,但最多也就 70。往上看,坡度渐趋和缓,右前方没多远就是一裂缝,GPS 显示海拔 5306,时间已然在 13:40,开始说服自己下撤。GA 总依然做着登顶梦:“再走一个小时就能到顶了”

从当时的海拔和坡度估算,直上至少还有三个满 Pitch 才能到顶,何况中间还有个裂缝要绕,按我们的速度,上升到顶再下撤到 5300 至少还要 5 小时,那会儿就得摸黑下冰壁。往上虽坡度渐缓,但亮冰不少,变一拖二结组为行进保护或许可在两小时内强行登顶,但这对三个菜鸟来说风险太大,依然要摸黑过 C2 冰原。从当时三人的状态来看,亦不能再上攀,客栈没几步就一大歇,让老子都在担心是否能在天黑前顺利下撤到乱石坡,遂果断放弃继续上升并狠狠地 BS 了下 GA 总


20101002-08.jpg


6 下撤

20101002-09.jpg


14:00 左右开始下撤,第一段 60 米和 50 米绳对接,让两蚂蚱先下一百多米,因为路线在岩石转角处折弯,为防磨绳,让先下的 GAGA 在折角处打锥用快挂导向下绳,客栈下时,我脑子糊涂,没让他把绳子取出快挂,在他下离导向快挂十多米后,才想起往上抽绳,绳结多半过不了快挂,一阵冷汗,害得客栈又上攀取下快挂。尔后我双绳降,两个 Pitch 后汇合。最后 50 米一起双绳降,过绳结时,GA 总意图无保护取出保护器,说是没事,冰壁有雪站得住,当是时,其正下方一个裂缝正张着血盆大口等着。。。

顺利落到地面时已经 16:30 左右,回程时客栈建议结组行进,想想上来时脚印还在,线路上唯一的暗裂缝知道在哪,结组还得理绳浪费时间,一心想着天黑前快点下到 C2 以下,就没结组,经过裂缝边缘地带,尽量走在一起,相互照应一下。事后想想有点冒险,当是时,我们离开 C1 营地已经走了 14 小时左右,体力已经耗了一大半,客栈很萎靡,要是打个盹摔一跤,掉裂缝里不是没有可能

自从我们开始下撤后,天空不时开始变蓝,快离开时终于可以一窥半脊之全貌


20101002-10.jpg


很顺利,天黑前我们撤到了 C2 以下,进入乱石坡前,换掉冰爪后顿赶轻松,就又为客栈分担点负重,一行人在意志的支撑下,开始乱石坡的煎熬。没多久又开始下雪,下撤的路滑而漫长,一路客栈多次问还有多久到 C1 营地。踉踉跄跄到 4500 左右,迷糊中看见下面有两个头灯一直在闪,不时地在向我们喊话,近前一看,是高松和他的协作在等我们,那个温暖啊,一屁股就坐地上,看我们没事,一协作兄弟分担了我的一捆绳又和高松一起上攀到后面去看客栈,让我们慢慢往下走,不要停得太久。当是时,丫在上面头灯晃来晃去,就是不见往下,喊话也不回应

20:30 左右回到营地,脱鞋倒头就睡,没多久高松下来,说后面的那个没事,就是得慢慢走,还得有段时间才能回营地,让我们到他的大班用帐篷里去喝热水

大约在 22:00 左右,客栈悠悠地回到营地,迷迷糊糊就听丫让 GA 总先休息,他还要思考下人类起源问题


7 收获

1. 初试新西兰式冰川结组行进,高海拔一拖二结组攀登冰壁,尽管客栈此前没有任何结组练习,总体还算顺利

2. 大概测算出在我们的体力条件下,为保证可持续的攀登,日轻装上升和重装上升的合理海拔,轻装可到 1000,重装日上升最好不要超过 600,否则体力消耗过多皆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


8 教训

3. 应积极主动适应海拔,循序渐进,缓慢释放体能。于常年生活的平原地区的人群来说,我不相信有所谓的基因牛B永远没有高反。不管在平原地区心肺功能有多好,机体到了低氧环境下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短则几小时长则几天,倘若不加重视,还像在中低海拔地区一样剧烈运动,或轻或重的反应很难避免,而且影响后面的状态。从此次来看,多喝水,多排水,适度服用利尿剂加快代谢,确实可缩短机体的适应时间。至于四川植被丰富含氧量就高的说法,窃以为是一个神话,植被对大气含氧量的影响微乎其微,影响含氧量的主要因素应是气压和温度

4. 冒进心态。从这次看,BC 设在 3900,到 C1 后还想把营地往高处扎,都是急于向上,也不管身体受得了受不了,一心总想着营地高点后面的压力就小点,这种心态在岗什卡就有过教训,这次重演真是杯具

5. 侥幸心理。以为没事,安全的很。高山上皆有意外,这次下降时没打抓结备份,倘若飞来落石砸到制动手,那下半生就在裂缝里过着吧。还有下撤时队友状态不好,不结组;过绳结时意图无保护过,都是些侥幸心理,好在这次没什么事

6. 技术操作得熟练。高山上好像没多少时间让你去想怎么做

7. 团队观念。该一起撤的一起撤,不留念。逃命是王道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变换
操作
导航
工具箱